“我省现有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缺乏长远规划、认定标准模糊、‘重建轻管’、优秀师资缺乏等问题。”省政协常委、忻州市副市长王月娥表示,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3—5岁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普遍处在“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入农村园弱、无园可入”的尴尬境地。
据介绍,截至2018年8月底,我省共有民办幼儿园2921所,在园幼儿41.57万名,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的43.3%,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仅221所,占全省民办幼儿园总数的7.6%,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严重不足。
“已经有相关的政策了,但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王月娥表示,“2016年4月,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奖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晋教〔2016〕10号),文件下发已快三年了,但我省普遍未落实《指导意见》中要求的‘各市教育、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本辖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奖补具体办法’的要求,政策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对此,王月娥建议,要尽快出台《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补充意见》,对全省各市、县(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提出硬性要求,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程序,建立标准体系,设立资助专项资金,确定各等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提升师资力量等。
“只有通过发展公办、扶持普惠性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才能够满足我省3—5岁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王月娥表示。